脑的发育
在胎儿时期,神经系统发育最早,特别是脑的发育最为飞速。新生儿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25%左右。
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接近,但其树突和轴突少而短。小儿出生后,皮层细胞的数目不再增加,脑重的增加主如果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、加长,与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。
出生时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不健全,神经纤维约在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。故在此之前,
特别是幼儿时期,因为神经髓鞘形成不健全,当外面刺激用途于神经纤维传人大脑时,因没髓鞘的隔离,开心可传人邻近的神经纤维,不容易在大脑皮层形成明确的开心灶;同时,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无髓鞘的神经传导速度也较缓慢。这就是幼儿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的重要原因,因不容易形成开心灶,故易疲劳而进入睡眠状况。
脊髓的发育
脊髓在出生时已拥有功能。脊髓的增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是平行的,随年龄增长而加长增重。在胎儿期,脊髓下端坐落于第2腰椎下缘,4岁时上移至第l腰椎,在进行腰椎穿刺定位时应注意。
神经反射
小儿出生时即具备一些原始反射,如觅食、吸吮、吞咽、握持、拥抱等反射,和对寒冷、疼痛及强光的反应。伴随年龄的增长某些原始反射如吸吮、拥抱、握持等反射应于3~4个月时自然消失。如这类反射在新生儿期减弱或消失,或数月后仍不消失,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。
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,提睾反射、腹壁反射也不容易引出,至1岁时才稳定。出生后3~4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,Kernig征可呈阳性,2岁以下小儿Babinski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。
出生后2周左右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,即抱起喂奶时出现吸吮动作。生后2个月开始渐渐形成视觉、触觉、味觉、听觉、嗅觉等条件反射,3~4个月开始出现开心性和抑制性条件反射;2~3岁时皮质抑制功能发育健全,至7~14岁时皮质抑制调节功能才能达到肯定强度。